努力提高非戰爭軍事行動組織指揮能力


     

        在波瀾壯闊的汶川抗震救災斗爭中,我軍首次依托戰區建立聯合指揮體制,對參戰力量實施統一指揮,實現了我軍聯合指揮的新跨越。結合抗震救災實際,認真總結抗震救災組織指揮經驗,對于進一步認清非戰爭軍事行動特點規律,不斷深化對戰爭行動的認識,在努力提高核心軍事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各級組織指揮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認真思考抗震救災實踐,深刻認識戰爭行動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本質聯系

        隨著我軍歷史使命和職能任務的不斷拓展,非戰爭軍事行動與戰爭行動的聯系正在不斷加深。正確認識兩者間的關系,進一步做好全方位的行動準備,是提高非戰爭軍事行動組織指揮能力的重要前提。

        戰爭行動和非戰爭軍事行動都是軍隊必須完成好的重要歷史任務。

        戰爭行動和非戰爭軍事行動,都是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履行我軍神圣使命的戰略要求。軍隊在抗震救災中發揮的主力軍和突擊隊作用、作出的重要貢獻充分說明,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地位作用越來越突出,各級必須高度重視并大力提高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在這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軍隊始終是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根本職能是打仗,不能在部隊建設中過度強調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地位,而沖淡戰爭行動的根本性、基礎性地位,導致打贏戰爭能力的下降?茖W發展觀要求,必須把兩者統一于履行我軍歷史使命和職能任務的不同要求上,通過完成好多樣化軍事任務,維護國家安全發展的整體利益。

        戰爭行動能力是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的堅實基礎。

        這次汶川抗震救災行動,無論組織部隊快速到位,還是展開應急救援,都能清晰地看到非戰爭軍事行動與戰爭行動的共通之處。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組織指揮、快速動員、立體機動和后裝保障等方面,高度依賴于戰爭行動能力的提高。所以,強大的戰爭行動能力,是軍隊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的堅實基礎,根本制約著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成效?拐鹁葹闹,各部隊之所以能夠有力有序有效展開救援行動,重要原因就是我軍近年來堅持不懈地狠抓作戰能力建設,戰爭行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為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了有力支撐。各級必須以提高打贏戰爭的能力為核心,把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納入部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全局中科學籌劃和組織實施,既形成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整體實力,又具備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的決勝能力。

        非戰爭軍事行動為戰爭行動提供可資借鑒的實踐經驗。

        當前,我軍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頻度遠遠大于戰爭行動,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多樣化特征,特別是部分行動的準戰爭性質,使部隊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得到了近似實戰的全方位鍛煉?梢哉f,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得失成敗與經驗教訓,都為未來遂行作戰任務提供了重要借鑒。這次抗震救災,各級像指揮打仗那樣組織救災行動,在構建聯合指揮機制,實施聯合指揮、聯合行動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為組織指揮戰爭行動提供了第一手的實踐依據。各級應注重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探索總結戰爭行動的特點規律,檢驗實戰能力,查找差距和不足,進一步校準我軍作戰能力建設的前進方向。

        科學分析抗震救災實際,深入探索未來非戰爭軍事行動組織指揮的特點規律

        這場抗震救災斗爭,不是打仗近似打仗,為我們深入研究非戰爭軍事行動特點規律提供了典型案例。從抗震救災實踐看,未來非戰爭軍事行動組織指揮應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從全局的高度準確把握行動目的。

        與一般作戰行動相比,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強,目的重大而特殊。從這次抗震救災看,軍隊的救援行動不僅在于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還事關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事關我國的國際形象等。搞好組織指揮工作,必須從戰略全局的高度準確把握抗震救災的目的意義,牢牢把握組織指揮的正確方向,這既是奪取抗震救災全面勝利的重要前提,也能為組織指揮活動提供明確的目標指引。準確把握非戰爭軍事行動目的,關鍵是善于從全局的高度看問題、辨本質,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作為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行動的規模大小都要牢固樹立全局觀念,深刻領會上級意圖,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上級決策指示上,緊緊圍繞上級意圖指揮部隊行動,防止決策失誤、指揮失當。

        著眼整體聯動實施集中統一指揮。

        從發展趨勢看,未來非戰爭軍事行動無論規模大小都將是多元力量的整體聯動,必須著眼形成整體合力,加強集中統一指揮。首先要明確指揮主體。無論是預有準備,還是應急行動都應把明確指揮主體放在首位,最大限度賦予指揮權,盡快形成統一的指揮核心。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指揮主體主要由行動地區最高軍事機關、擔負主要任務的部隊、參與行動的最高指揮機關擔負,以利于形成高度的指揮權威。其次要建立健全指揮體系。根據投入的建制單位數量、兵力規模、任務范圍等因素,合理確定指揮層次,構建單級或多級指揮體系。構建指揮體系的關鍵,是正確處理指揮層次與跨度的關系,既不能因縱短橫長、指揮跨度過大,造成控制難;也不能因縱長橫短、指揮層次過多,影響指揮效率。應切實找準兩者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再次是要完善指揮機構內部要素。既要保持精干高效、功能完備,又要避免重疊交叉設置。根據具體任務,有什么樣的指揮需求,就設置什么樣的指揮要素,確保指揮機構內部設置與聯合指揮需求相適應。

        把理順關系作為組織指揮的重中之重。

        大規模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各種關系十分復雜,建立明晰順暢的指揮關系,是組織指揮必須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從抗震救災行動看,主要應理順四種關系。一是指揮關系,這是指揮機構與隸屬、配屬力量之間構成的基本關系,下級在行動上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指揮,自覺維護上級指揮權威。二是指導關系,這是根據職責和任務,對指揮關系的延伸和補充。各級指揮機構業務部門,有責任和權力對口指導下級部門;指揮機構內部,指揮中心有責任和權力指導其他業務部門。三是協同關系,這是參戰力量實現整體聯動的內在要求。在具體行動中,沒有建立指揮關系的任務部隊,在執行同一任務時應建立協同關系,既可以由各級指揮機構統一組織,也可由任務部隊根據實際情況臨時組織。在這次抗震救災中,不同軍兵種部隊臨機協同,共同完成急難險重任務,表現出了良好的協同意識。四是協調關系,這是軍地之間溝通聯絡的主要渠道。軍警民共同參與的非戰爭軍事行動,部隊應與地方黨政部門之間建立多層次、多方面的協調關系,確保軍警民步調一致。

        更加強調果斷決策和靈活指揮。

        非戰爭軍事行動指揮決策受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各方面因素制約,對決策的質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針對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特殊性、應急性、多變性等特點,打破常規,確保指揮正確高效。必須著眼整體效益,在統籌兼顧政治、軍事、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基礎上,果斷作出決策,并力求主觀愿望符合客觀實際。必要時,充分運用信息系統參與指揮決策,把指揮員、參謀人員和各類信息系統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科學高效的決策整體。必須處理好統與分的關系,把集中指揮與分散指揮、綜合指揮與專項指揮、按級指揮與越級指揮有效結合起來,通過劃定權限、明確職責,實施指揮權限調控下的自主指揮。最高指揮機構可將任務部隊擔負的具體任務,納入統一意圖下進行整體籌劃,在確保對各級指揮活動實施宏觀指導和跟蹤監控的前提下,由各級按照擔負的任務和實際情況,實施相對獨立的指揮。指揮過程中,涉及全局的重大行動,指揮員必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或組織專項機構實施專項指揮。除此之外,各級一般不應干預下級的指揮活動,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則可越級指揮任務部隊,改變力量布局,調整行動計劃,確保上級意圖的圓滿實現。

        緊貼環境任務特點抓好指揮保障。

        從這次抗震救災看,實現指揮穩定、高效、不間斷,必須采取超常措施、超常手段抓好指揮保障各項工作。特別是軍地聯合行動時,指揮機構應適時通報情況信息,為軍地共同決策提供可靠保障。要把通信保障作為指揮保障的重點,多層次、多信道、多手段地確保信息流通穩定、可靠、及時。應組織以指揮信息系統為核心,有線通信、無線通信、衛星通信、導航系統等多種信息傳輸方式相結合,軍地資源互為補充的指揮通信網絡。應重視測繪氣象保障,針對指揮需求,把傳統保障手段與數字化、信息化保障手段有機結合起來,貫穿于組織指揮的各層次、全過程,為指揮員提供實時準確的測繪氣象信息。

        全面深化理論研究,不斷提高各級組織指揮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

        盡快把非戰爭軍事行動納入法制軌道。

        非戰爭軍事行動涉及諸軍兵種及其他武裝力量的運用、平時指揮關系的改變等諸多問題,需要配套完善的法規加以規范。應從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大局的高度,盡快把非戰爭軍事行動納入法制軌道,配套完善綜合性、專項性法規,進一步明確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法律地位,為部隊行動提供法理依據。應通過法制手段,進一步規范非戰爭軍事行動指揮體制、機制和相關活動,確定各方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解決好職能交叉、職責不清、多頭指揮等問題,使非戰爭軍事行動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保證組織指揮有法可依、臨陣不亂。

        在推進訓練轉變中深化非戰爭軍事行動指揮研練。

        著眼推進訓練轉變,把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落實在經常,貫徹于部隊軍事訓練的全過程,始終突出指揮研練這個重點,從遂行任務需要出發,抓好工作落實。應注重打牢指揮研練的基礎,深入研究非戰爭軍事行動指揮理論,全面學習必備的政策法規知識和國際交往常識,強化關鍵指揮崗位和通用指揮技能訓練,提高組織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基本素質。應始終突出應對危機背景下的指揮演練,按照應急行動要求,組織應急指揮實案化演練,加強對指揮方式、指揮程序和指揮保障等內容的實際檢驗,探索多種復雜情況下保證指揮順暢的有效對策,通過演練完善應急指揮預案,提高應急指揮能力。應積極協調地方黨委政府,定期組織多課題穿插、多部門參與的軍警民聯合演練,以增強軍地之間的聯合意識和協作能力。

        加快發展適應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多元化指揮手段。

        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多樣性要求指揮手段必須多元化?拐鹁葹某跗诒┞冻龅耐搯栴}進一步警示我們,指揮手段建設應統籌兼顧作戰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等多種需求,增強指揮基礎設施的抗毀能力。這次抗震救災在民用通信大部中斷的情況下,軍用通信保持基本暢通,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為救災指揮提供了有力保障,必須把增強抗毀能力作為指揮手段建設的重中之重。應加快發展以光纖、短波、衛星、移動通信為主的通信手段,健全和拓展以綜合信息網、固定通信網、野戰通信網、指揮自動化網、衛星導航網為主的信息網絡,研究開發智能化、野戰化、小型化、機動性好、防護力強的指揮裝備,確保各類信息快速穩定、安全保密地傳輸。應努力推進多元化指揮手段向基層分隊延伸,解決戰略、戰役、戰術指揮手段不匹配,特別是分隊指揮手段單一的問題,確保分隊在未來非戰爭軍事行動中能夠作為行動單元獨立完成任務。應強化軍地相關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不僅要實現固定指揮單元的鏈接,還要連接移動或運動中的指揮單元,為軍地聯合指揮打牢基礎。

        鍛造一批高素質非戰爭軍事行動指揮人才。

        全面提高非戰爭軍事行動組織指揮能力,根本在于鍛造一批高素質指揮人才。必須把非戰爭軍事行動指揮人才培養,納入我軍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體系,努力提升成長起點。必須把非戰爭軍事行動指揮人才培養與完成重大任務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在國際維和、聯合軍演、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中鍛煉培養,磨礪指揮素質,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戰略思維,盡快滿足現實急需。必須注重以課題研究牽引指揮人才培養,健全實踐育人的激勵機制,激發官兵探索非戰爭軍事行動特點規律的內在動力,努力提高指揮人才的理論素養。必須在不斷深化軍事斗爭準備中培養非戰爭軍事行動指揮人才,把高素質人才放在能夠充分施展才華的重要崗位上,真正做到人盡其才,切實以個體素質的提高,促進部隊建設整體水平的提升。(據解放軍報)

     

    設為主頁】【打印】【返回頂部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