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十大國際安全熱點


    來源:解放軍報  時間:2013-12-26

      NO.1 敘化武踩紅線

      關注理由:化武真相仍迷離

      峰回路轉賴妙計

      熱度指數:★★★★★

      點評:敘國內雙方酣戰全年仍無定局,化武危機更是上演羅生門,一度將敘局勢推至風口浪尖。美國一口咬定敘政府軍越過紅線,揚言興兵討伐。內外交困下,奧巴馬猶豫了。幸而普京提出敘政府將化武交出,及時給了奧氏一個臺階。目前,敘化武銷毀工作正有序進行。但是,一直將巴沙爾政權視作肉中刺的美國,會否另尋借口將其拔除仍是疑問,沒看到山姆大叔只是將舉過頭頂的劍藏到身后么?

      NO.2 棱鏡門掀巨浪

      關注理由:賊喊捉賊不知羞

      監聽不分敵與友

      熱度指數:★★★★★

      點評:棱鏡門開啟,猶如海灘潮退,原來一直賊喊捉賊的美國才是真正的“裸泳者”。除了英澳等小伙伴兒,從眼中之釘,到泛泛之交,再到親密盟友,美國被曝光的監聽名單越拉越長。一時間,美俄冤家因后者收留斯諾登舊恨再添新怨,美歐關系也面臨重重考驗。面對國內外質疑,美國一邊狡稱人權安全不可兼得,一邊許諾修改監聽規則。吵吵嚷嚷數月,棱鏡門仍未畫上休止符,就是出臺網絡新規豈能管住山姆大叔。

      NO.3 巴以和談重啟

      關注理由:多年冤家再聚首

      和談之路不好走

      熱度指數:★★★★

      點評:暌違三載,巴以重啟和談之門,為亂象叢生的中東吹來一陣清風。國際社會斡旋,美國尤為賣力,克里年內已九訪中東。也有人將美國的賣力撮合視作其急于抽身中東,以重返亞太之舉。巴以和談重啟意義重大,盡管和談之路布滿荊棘。耶路撒冷地位、猶太人定居點前途、邊界劃分、難民安置以及和談期間的炮往彈來都將考驗巴以智慧,巴勒斯坦內部對和談亦缺乏共識。和談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NO.4 伊核對話破冰

      關注理由:美伊宿敵相視笑

      核談前景難預料

      熱度指數:★★★★

      點評:溫和保守派人士魯哈尼以黑馬之姿當選伊朗總統后,即著手改善伊美關系。伊朗緩和與美關系,主要原因在于伊朗國內經濟發展受困于美歐多年制裁。會談重啟終究是好事,但要取得實質成果阻力重重:伊朗國內反對力量很大,魯哈尼推動和談無疑是“帶著鐐銬舞蹈”;伊美在鈾濃縮這一核心問題上難有實質突破;美伊在戰略利益上的沖突和價值觀上的差異未發生根本改變。

      NO.5 埃及二次革命

      關注理由:穆爾西終被奪權

      埃政局重回原點

      熱度指數:★★★★

      點評:示威游行和流血沖突愈演愈烈,引起埃及軍方強力干涉,將穆爾西罷黜,埃及政治轉型重回原點。二次革命腰斬了埃及的第一個民選政府,但革命顯然遠未畫上句號。要想由亂至治,埃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調和不同派別之間矛盾、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政治模式、發展因動亂而停滯的經濟……穆巴拉克尚在牢籠,穆爾西又遭羈押,兩人命運成為兩年來埃及動亂的縮影,令人唏噓。

      NO.6 朝鮮三試核武

      關注理由:核試一聲驚世人

      半島局勢起風云

      熱度指數:★★★★

      點評:朝中社年初放出口風,朝鮮將進行更高水平核試驗。在國際社會一片反對聲中,朝鮮核試依然上演。在奧巴馬即將發表國情咨文、樸槿惠不日走馬上任之際試驗核武,朝鮮大有向國際社會投石問路之意。朝核試驗后,中國表示堅決反對,奧巴馬斥之為“極具挑釁之舉”,韓國稱要對朝鮮進行“打到痛處”的制裁。唯有實現半島無核化、防止核擴散、維護半島及東北亞和平與穩定方才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NO.7 恐怖主義猖獗

      關注理由:恐怖襲擊仍泛濫

      中東北非成泥潭

      熱度指數:★★★★

      點評:從波士頓爆炸到新疆鄯善暴力恐怖襲擊,從肯尼亞購物中心遇襲到也門國防部汽車爆炸,從伊拉克家常便飯式的暴力事件到美國關閉多個駐外使領館,2013年恐怖主義依然泛濫。中東北非地區尤其成為恐怖襲擊的策源地和多發地。地區內部分國家政局動蕩、教派和部族沖突、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等為恐怖主義滋生提供了溫床。曾高舉反恐大旗介入該地區的西方國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越反越恐”的局面。

      NO.8 日本向右急轉

      關注理由:安倍一再生是非

      修憲擴軍欲何為

      熱度指數:★★★★

      點評:從“慰安婦未定論”到“軍國主義請便論”,從炮制所謂“火控雷達照射”到歡慶“出云號”準航母下水,從謀求修憲到加速強權,從死皮賴臉硬闖中國演習區到指手劃腳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2013年,日本時刻扮演著“挑事者”的角色。忘記歷史就沒有未來。一個妄圖借助美化侵略歷史和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謀求修憲和發展武力的日本無疑是危險的。與其撒潑耍賴、無恥詆毀,日本莫如重回正道。

      NO.9 馬里中非內戰

      關注理由:政局動亂硝煙起

      法國兩唱重頭戲

      熱度指數:★★★★

      點評:馬里和中非共和國年內先后陷入內戰,法國再次充當“憲兵”角色前往平亂。2011年以來,法國已先后出兵科特迪瓦、利比亞、馬里和中非共和國。馬里和中非共和國都曾是法國殖民地,借助出兵干預兩國局勢,法國可重塑大國地位,彰顯大國形象,同時還能維護在兩國的經濟利益。在非洲的數十個軍事基地,為法國干預局勢提供了便利。但是,出兵容易退兵難。留,民眾反對;走,局勢失控。

      NO.10 烏克蘭陷兩難

      關注理由:俄歐爭搶烏克蘭

      東張西望兩頭難

      熱度指數:★★★

      點評:烏克蘭,俄語意為“中間地帶”,南鄰黑海、西部與波蘭、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接壤、東部與北部緊鄰俄羅斯,地緣位置極其重要,一直是俄羅斯與歐盟爭搶的對象。時至年末,烏克蘭因暫停與歐盟簽署伙伴國協定,國內爆發了自2004年“橙色革命”以來的最大規模示威游行。這期間,美歐極力拉攏,普京亦端來大蛋糕——送錢又送天然氣。地處俄歐對壘前哨,騎在墻頭兒的烏克蘭,東張西望兩頭為難。

    幾多紛擾與戰亂 波詭云譎又一年

    ——2013國際安全形勢綜述

    龐清杰

     。ㄒ唬

      如果將國際政治視作一個人,那么大國關系則像是人的筋骨。米爾斯海默曾直言:國際政治就是大國政治。換言之,要判斷國際政治形勢,大國關系是繞不過去的一環。

      2013年,“一超多強”格局依舊,多極化進程繼續演變。大國關系呈現出競爭與合作并存的特點。美歐之間,德法等國盡管因監聽門事件對美國大為光火,但還是繼續美歐自貿區談判。美俄雖然因后者批準斯諾登的臨時避難申請而齟齬不斷,但還是為銷毀敘利亞化武攜手合作。盡管中歐年內一度陷入光伏產品貿易爭端,中國外交“歐洲季”仍在11月上演,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接連展開。同樣,因經濟摩擦和網絡監聽爭吵不斷的各大國,還是走上了共同推動巴以和談和伊朗核談的道路?傮w上,吵鬧與言歡間,大國關系基本保持穩定的互動,國際體系因此并未“傷筋動骨”。

     。ǘ

      盡管歷史的列車依然向前,卻無法阻擋車內一幕幕悲喜劇接連上演:這一年,曼德拉、撒切爾、查韋斯撒手人寰,埃及、泰國、烏克蘭局勢動亂;這一年,馬里干戈未息,朝核試驗又起;這一年,伊核談判破冰,巴以和談重啟;這一年,日本加速武力擴張,敘利亞兵戈擾攘……

      熱點之中,除了巴以和談重啟、伊朗核談破冰等攜帶正能量外,其他大多是爭吵不休,甚至刀兵相見。

      有的因政權爭奪而起。在泰國,英拉的支持者和素貼的支持者已在街頭對陣多日;馬里、中非共和國、南蘇丹紛爭不斷;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全年酣戰。

      有的因領土爭端而致。日本、菲律賓覬覦不屬于自己的領土與中國吵鬧不休。一個渲染所謂“中國威脅”,借機擴張武力挑戰戰后秩序,一個吵鬧著要“戰斗至最后一人”,并不顧國際禮儀在東盟外長會上散發詆毀中國的紙片。同屬歐盟的英國和西班牙,也為直布羅陀歸屬鬧得不可開交,英國甚至派出包括“光輝”號航母在內的多艘軍艦前往地中海示威。圍繞北極的爭端也有愈演愈烈之勢。11月22日,美國國防部發布《北極戰略》,為實現這一戰略,美國國防部將努力規劃發展北極地區的海軍力量和基礎設施。加拿大外交部長約翰·貝爾德12月9日說,加拿大將主張對包括北極在內的廣大北極地區擁有主權。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10日則在莫斯科表示,俄羅斯應有足夠的手段維護本國在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

     。ㄈ

      傳統安全領域紛紛擾擾,非傳統安全威脅趁機泛濫,這可謂2013年國際局勢的一大特點。

      當年,美國前總統小布什以反恐的名義先后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光陰荏苒,美國取得了擊斃拉丹等些許成果,也分別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但中東北非地區的反恐形勢依然嚴峻,仍是恐怖勢力的滋生地和恐怖襲擊的重災區。美國甚至一度關閉了駐中東北非數十個國家的使領館。此外,還發生了波士頓爆炸案、肯尼亞商場襲擊、也門國防部汽車爆炸、歐洲“獨狼”襲擊等恐怖主義事件。

      網絡安全形勢同樣波詭云譎。韓國行政部宣布,2013年上半年針對韓國中央行政機構的黑客攻擊約為1.3萬起。美國也反復抱怨受到網絡攻擊。然而,“棱鏡門”事件卻一石激起千層浪。被蒙蔽的世人如夢方醒,原來,一直以網絡世界受害者、衛道士自居的美國才是真正的網絡竊賊。于是,制定共同網絡安全規則的呼聲四處響起。

     。ㄋ模

      回顧2013年的國際安全熱點,給世人以多方面的思考。

      邊緣地帶仍然熱點高發。斯皮克曼說,誰控制了歐亞大陸邊緣地帶,誰就控制了歐亞大陸,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的命運。布熱津斯基也曾毫不吝惜對亞歐大陸的重視,甚至還列出了法、德、俄、中、印5個地緣戰略棋手和烏克蘭、阿塞拜疆、韓國、土耳其、伊朗5個地緣政治支軸國家。這些國家基本位于歐亞大陸邊緣地帶。冷戰時期,東亞、歐洲、中東等就是兩極對壘的前哨。到了2013年,歐亞大陸邊緣地帶的戰略棋手和戰略軸心仍然深刻影響著國際局勢的發展。朝鮮三試核武、敘利亞戰火不斷、中日領土爭端、烏克蘭和泰國局勢動亂等熱點把歐亞大陸邊緣地帶圍成了燃燒的火圈。

      西式民主并非萬能鑰匙。美國等西方國家近年來滿世界兜售所謂的西式民主制度,給許多國家帶去的不是安定,而是動亂。美國苦心孤詣重建伊拉克,卻留了一個“爛攤子”。如今,伊拉克暴力襲擊和流血事件頻發!鞍⒗骸焙笠浦参魇矫裰髦贫鹊陌<邦l繁上演街頭政治,讓整個國家陷入撕裂,仍然在苦苦掙扎。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事實再一次證明,每個國家都應根據自身國情探索發展方向。

      歷史遺留問題短期難解。這一年,頻繁出現的國際熱點多是舊傷。英西直布羅陀之爭已延宕百年,巴以沖突源于殖民歷史,伊核朝核問題也是陳年舊疾。這些問題都已延續多年,需要更多努力、更高智慧才能找到解決之路。

      國際合作應成努力方向。這一年,敘利亞化武危機持續降溫、巴以和談重啟、伊核談判破冰,都與國際社會的共同斡旋密不可分。菲律賓臺風災害后的重建,同樣得益于國際社會的攜手合作。隨著全球化趨勢加劇,許多超出一國能力范圍危機的解決,離不開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

     

    設為主頁】【打印】【返回頂部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